夹山镇创新推行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,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%

常德新闻网 阅读:2 2025-07-07 08:34:25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各地纷纷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模式。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夹山镇,一项名为“秸秆养牛”的循环农业模式正在悄然兴起,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业产值,还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%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夹山镇地处湘南山区,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。然而,长期以来,当地农业发展面临着秸秆处理难、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夹山镇 *** 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,创新推行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模式。

“秸秆养牛”模式的核心是将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,喂养肉牛。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,经过处理后可以成为肉牛的优质饲料。同时,肉牛的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,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,用于农田的种植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。

在夹山镇, *** 通过政策扶持、技术培训、资金支持等方式,鼓励农民参与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。 *** 还引进了先进的秸秆处理技术和肉牛养殖技术,提高了秸秆饲料的转化率和肉牛的养殖效益。

据了解,夹山镇目前已有1000多户农民参与到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中来。这些农户通过秸秆养牛,不仅增加了收入,还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%。具体来说,秸秆经过处理后,有40%用于喂养肉牛,60%用于生产有机肥料。肉牛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,再用于农田的种植,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
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模式的成功推行,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还带来了生态效益。首先,秸秆养牛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,改善了农村环境。其次,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%,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,保护了生态环境。

此外,夹山镇还通过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模式,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。传统的粮食种植逐渐向特色农业、生态农业转变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当然,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。如秸秆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,肉牛养殖规模有待扩大,农民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等。但夹山镇 *** 表示,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推动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模式向更深层次发展。

总之,夹山镇“秸秆养牛”循环农业模式的成功推行,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借鉴这一模式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,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常德新闻网直属运营,发布常德最新时政、民生热点、问政互动与消费维权信息,打造常德市民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